子宫内膜厚度 - 多少容易怀孕、正常值参考范围

0人评论
5107次阅读 发表于2021年11月10日 16:22:25

子宫内膜的厚度一般是在8~12mm之间,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生理周期而发生变化,月经周期的时候子宫内膜会随之增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工流产和内分泌失调会直接导致子宫内膜变薄。

中文名称
子宫内膜
正常范围
8~12mm
增厚原因
月经周期、疾病导致
变薄原因
内分泌失调、人工流产
易孕厚度
1cm左右
相关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厚度[1]是会发生变化的,可能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正常女性在来月经之前子宫内内膜的厚度应该是1cm左右,最少不低于0.8cm,如果低于0.8cm就说明子宫内膜过薄,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导致月经异常。

子宫内膜正常厚度

什么是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是指构成哺乳类子宫内壁的一层,能够对孕激素和雌激素[2]做出反应,所以会随着发情周期、月经周期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子宫内膜可以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内膜表面有三分之二都是致密层和海绵层,被统一称为功能层,会受到卵巢性激素刺激后发生周期变化脱落,基底层是靠近子宫基层的三分之一内膜,不会受到激素影响,也不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详细解释

子宫内膜厚度正常范围

子宫内膜的正常范围一般是在0.8~1.2cm之间,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周期和发情周期发生变化,也可分为分泌早期、中期、晚期,如下所示:

分泌早期

是指月经周期的15~19天,子宫内膜会增厚,超过5mm,子宫内膜的腺体也会变得更长,呈明显弯曲的状态,子宫内膜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弯曲状态。

子宫内膜分泌早起的厚度

分泌中期

是指月经周期的20~23天,子宫内膜会更厚,一般在8mm左右,呈锯齿状,血液中的许多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和上皮细胞分泌的结合蛋白结合,进入子宫腔内,内膜会变得更加水肿。

分泌晚期

是指月经周期的24~28天,子宫内膜厚度会到1cm左右,呈海绵状,间质非常疏松,可表现为水肿状态。

子宫内膜分泌晚期的正常厚度

子宫内膜增厚原因

导致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增厚原因和病理性增厚原因,生理性增厚是一种正常现象,病理性增厚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如下所示:

生理性增厚

子宫内膜每个月都会有一段增生时期,大约在月经周期的第五天开始血液中的雌激素就会升高,子宫内膜就是逐渐增厚,大约会持续十天左右,月经来后的十五天之后,卵巢会分泌孕激素,会使已经增厚的子宫内膜继续增厚。

月经周期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

病理性增厚

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某个环节失调,或者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3],就有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导致不排卵,会长期处于增生状态,造成子宫内膜病理性增厚。

子宫内膜变薄原因

导致子宫内膜变薄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分泌严重失调和人工流产,内分泌失调会导致孕激素或者雌激素水平偏低,子宫内膜就会出现异常,如下所示:

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严重失调就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使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紊乱,激素失衡就会直接导致子宫内膜变薄。

内分泌失调会导致子宫内膜变薄

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是导致子宫内膜变薄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指出多次药流会引起月经失调,人流对子宫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导致子宫内膜变薄也是其中之一。

子宫内膜的厚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子宫内膜厚度正常与否需要进行专业检查才能知道,每个人的厚度标准可能都是不一样的,8mm~1.2cm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子宫内膜厚度是会发生变化的

相关问答

Q:子宫内膜厚度达到多少容易怀孕?

A:在排卵期的时候子宫内膜厚度超过或者接近1cm的时候是最容易怀孕的,可以在排卵期使用促排卵药物来提高怀孕几率。

Q:子宫内膜已经有1cm了,但是没有来月经是什么原因?

A:并不一定子宫内膜厚度达到预定数值就会来月经,其他原因也有可能会导致月经出现异常,首先要看是不是因为怀孕导致月经出现异常,不能盲目用药。

Q:子宫内膜6mm正常吗?

A:正不正常取决于处于哪个阶段,如果患者现在是处于月经周期的15~19天之内,那么就是正常的,如果是其他时间段,那么就不正常。

参考资料
1.罗江霞,覃爱平,张海英.《子宫内膜厚度与容受性的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
[引用日期 2021-11-10]
2.刘玉环,赵玉婷,蒋东桥,夏恩兰,刘琳琳,宋冬梅,郑杰,彭雪冰.《大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预后的影响》.山东医药
[引用日期 2021-11-10]
3.姚元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引用日期 2021-11-10]
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请点击右侧纠错
纠错
免责声明: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辛苦创作,用心动赞美作者
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