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0人评论
801次阅读 发表于2023年8月28日 11:20:44

猩红热(searlet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急性传染病,是国家法定的二类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烧、咽部红肿疼痛、舌呈杨梅状、身上有猩红色小点疹为其特点,少数病人可引起肾炎、风湿热等症。

发病部位
肺及肺系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传染科、皮肤科
典型症状
全身皮肤充血 、扁桃体充血肥大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胸部MRI
高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
传染性

猩红热传染源是患者以及带菌者,主要是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的,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品以及食用的餐具进行传染。有的人可以通过皮肤的伤口,或产道侵入性传染,所以又叫做外科猩红热,或叫做产科猩红热,潜伏期在2到5天左右,主要是发生于儿童。

儿童易患猩红热

基本病因

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beta-haemolyticgroupAStreptococcusisolates,GAS),也叫酿脓链球菌,是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其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

毒素

  • 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能导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可抑制粒细胞吞噬功能,和影响T细胞功能及触发内毒素导致出血性坏死;
  • 溶血素:分为O和S两种,可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及损伤心脏。

蛋白酶

  1. 1. 链激酶:可溶解血块并阻止血浆凝固。透明质酸酶: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最终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扩散;
  2. 2. 链道酶:能裂解具有高度粘稠度的DNA,从而破坏宿主的组织和细胞;
  3. 3.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可损害含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成分的组织和细胞;
  4. 4. 血清浑浊因子:对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猩红热[1]是人群普遍易感的病,其中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而且猩红热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尤其是温带地区多见,而寒、热带地区较少。

典型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多为1~12天,一般2~5天。可分为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外科型(包含产科型)。在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为普通型,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皮疹。
  1. 1. 普通型:有发热,体温可达39℃,多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
  2. 2. 脓毒型:此型罕见,患者咽部及扁桃体渗出物多,往往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邻近组织还可引起败血症;
  3. 3. 中毒型:此型少见,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明显,有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神志不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甚至感染性休克;
  4. 4. 外科型:本型包括产科型,由病原菌经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没有咽峡炎。皮疹始于伤口或产道周围,然后延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中毒型猩红热会出现头痛

近年来,以轻症患者较多,常常仅有低热、轻度咽痛等症状;皮疹稀少、消退较快,脱屑较轻,但仍可以引起变态反应性并发症,所以大家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就医。

相关检查

患者多有骤起发热、咽峡炎,病程2天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口周苍白圈、草莓舌等典型临床特征,医生通过了解以上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流行病学史等可进行诊断。

实验室

  1. 1. 血常规:猩红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胞质中可见中毒颗粒。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高达5%~10%;
  2. 2. 尿液常规:一般无明显变化,若发生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3. 3. 细菌培养:培养咽拭子或脓液培养,有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可作为确诊依据;
  4. 4. 血清学检查:患者恢复期对比急性期而言,抗链O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有4倍及以上升高,有助诊断。

除了上述检查外,还有体格检查,此时可发现患者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所以若出现咽喉肿痛、发热、皮疹等症状应迅速就医,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本病的治疗和预后。

治疗方法

病情较轻的病人可不治而愈,但是接受抗菌治疗可帮助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需要注意呼吸道隔离和手卫生。

药物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针对病原的抗菌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青霉素为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中毒型或脓毒型患者需适当加大用药剂量。
猩红热常用药物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发生感染性休克,要注意及时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还需对风湿性全心炎、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

预防措施

猩红热尚属于非疫苗可预防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措施对猩红热进行预防,因此,目前对猩红热控制可以借鉴结核病的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并正规治疗,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1. 1. 勤洗手,尤其是吃东西之前和接触到传染源后;
  2. 2. 不要与患者共享餐具和共享食物;
  3. 3. 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肘部遮住口鼻(不要用手遮挡),防止有细菌随空气传播;
  4. 4. 患者应隔离治疗6天,有化脓并发症的应隔离至痊愈,接触者应密切医学观察7天,最好在咽拭子连续培养3次均阴性后再解除隔离;
  5. 5. 儿童机构内有本病流行时,对咽峡炎或扁桃体炎患者,亦应按猩红热隔离治疗。

除了要注意预防外,如果不幸感染也要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而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接触后洗手、消毒。

参考资料
1.高宝珠,李军,黄鸣.《331例猩红热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疾病监测
[引用日期 2023-08-28]
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请点击右侧纠错
纠错
免责声明: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辛苦创作,用心动赞美作者
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文章作者
黄骞
创作了3篇文章
3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疾病库
疾病库
721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