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的功效与作用 - 禁忌/副作用、食用方法、适宜人群
羊奶主要是山羊和绵羊挤出的乳汁,能够非常好的提升大家的体质,使大家可以有着更为强健的体魄,羊奶里面的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对保护视力、恢复体能有好处,哪些牛奶过敏或是体质比较弱的人,可以尝试选择喝羊奶,羊奶粉可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但是宝宝不可以喝未经检验的鲜羊奶,过度饮用羊奶,会导致无法正常的吸收羊奶中的营养物质,可能反而会引起发烧以及扁桃体发炎等疾病。
羊奶顾名思义就是羊的乳汁,羊奶因营养成分丰富、易吸收而被大家视为精品,羊奶里面的蛋白质均高于人奶和牛奶,而且长期饮用牛奶也不会发胖,但注意长期喝不代表长期大量喝,要适量。
羊奶的功效与作用
羊奶[1]主要出自于山羊或者绵阳的乳汁,喝羊奶对身体带来的好处很多,羊奶具有温补、养胃、滋补、养颜、补钙、预防高血压的功效。
增强免疫力
羊奶不但是一种高蛋白的食物,羊奶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人们在喝了羊奶以后能促进身体的免疫球蛋白合成,也能加快人体内抗体产生,它对维持人类免疫功能稳定有极大好处。
提高记忆力
平时多喝些羊奶,还能提高记忆力,因为羊奶中不但含有免疫球蛋白,还含有丰富的天然核酸和脑磷脂,这些物质都能直接被人类大脑吸收和营养脑神经,也能增强大脑功能并能提高记忆力。
温润补虚
羊奶甘温质润,入心、肺二经,有温润补虚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羸瘦、寒冷虚乏、心痛等症,是体虚者的天然补品。
润燥解毒
羊奶味甘质润,入肺经,能补肺润燥、解毒,可辅助治疗肺气不足、消渴等症,外用能治疗口疮、漆疮、蜘蛛咬伤。
滋阴养胃
羊奶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主治消渴反胃、哕逆。《本草纲目》中记载羊奶:“治大人干呕及反胃,小儿哕啘及舌肿,并时时温饮之。”现代研究证实,羊奶对于肠胃炎、胃病有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补益肾脏
羊奶还具有补益肾脏的功效,可补益精气、补肾虚。对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耳鸣目眩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羊奶也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可增强病人体质。
养颜润肤
羊奶中含有独特的EGF生长因子,EGF生长因子能快速修补老化的皮肤细胞,增强皮肤的自我修护能力,使肌肤健康白皙光嫩。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使肌肤光嫩有弹性。
改善过敏
喝牛奶腹胀、哮喘、腹泻、皮肤过敏的等牛奶不耐症人群,可以改成喝羊奶能缓解这种症状,羊奶中含有的蛋白质中不含难消化的过敏源α-S1酪蛋白,不会产生过敏。
延缓衰老
羊奶内含有的维生素E含量很高,可以帮助阻止体内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让皮肤的衰老速度变慢,增强皮肤弹性和光泽。
预防血压
喝羊奶有利于增加机体白蛋白和血清蛋白的含量,可改善心肌营养,软化血管,从而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症状。
补钙
牛奶一直是公认的补钙圣品,但是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羊奶中的钙、磷含量都比牛奶要高,钙、磷元素对于骨骼发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羊奶的营养价值
羊奶[2]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钙元素、磷元素、铁元素、钾元素、镁元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核酸等成分。
- 1. 羊奶中有核酸,核酸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黑色素生成,使皮肤白净细腻;
- 2. 羊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和磷元素,比牛奶中的含量还要高,能够很好地补充钙质,促进骨骼发育、提高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 3. 羊奶中含有环磷腺苷成分,是科学界公认的防癌抗癌因子,它能使人体新陈代谢维持平衡,能增加血清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增加人体的抗病力;
- 4. 羊奶中含有丰富的镁,镁是缓解压力不可缺少的物质,每天喝杯羊奶,可帮助舒缓工作、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使思想与身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 5. 羊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使肌肤光嫩有弹性,VE可阻止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延迟皮肤的衰老。因此羊奶还是护肤养颜的优质食品;
- 6. 羊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宜病后体虚者食用,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并且羊奶蛋白质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相比牛奶更容易消化,而羊奶蛋白质中不含难消化的过敏源α-S1酪蛋白,不会产生过敏。
羊奶的禁忌
羊奶[3]是一个具有非常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在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喝羊奶。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开下面的一些禁忌事项。
忌菜花同食
菜花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中的醛糖酸残基可与羊奶中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忌酸性水果同食
羊奶中蛋白质四分之三为酪蛋白,酸性果汁中的有机酸含量比较高,一起食用有机酸会使酪蛋白沉淀,影响羊奶蛋白质的吸收,降低羊奶的营养价值。
忌菠菜巧克力同食
羊奶中的钙离子比牛奶高,菠菜、巧克力中含有草酸,钙离子与草酸结合,会形成草酸钙的沉积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并且影响钙的吸收,导致头发发黄。
忌空腹饮用
若是空腹喝羊奶的话,会加快胃肠的蠕动,羊奶在胃里面还没有完全的被消化和吸收就排出去了,从而影响了羊奶在肠胃道里面停留的时间,不能让身体充分的利用里面的营养价值。
忌高温蒸煮
如果长时间的高温蒸煮,会使羊奶中的营养沉淀,这样就会影响羊奶的营养,现在人们通常喜欢喝羊奶,是因为羊奶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能够增强抵抗力。
忌与茶同喝
在喝羊奶时,不宜同时饮用茶水,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阻碍到羊奶中钙离子的吸收,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对羊奶的营养的吸收利用。
忌羊奶加糖
在煮羊奶的过程中不要加糖,羊奶和糖会在高温下形成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对人体是不利的,应该在加热羊奶后再考虑放糖。
忌隔餐喝
羊奶搁置时间不能过久,特别是夏天不要隔餐喝,打开包装的羊奶放置时间过久,会有大量细菌繁殖,饮用时容易把这些细菌都喝下去,对身体健康不利。
忌储存保温瓶
在加热羊奶后,要及时的饮用,不要把羊奶装在保温瓶中,那样容易导致大量的细菌繁衍,饮用之后容易产生不适感。
忌用羊奶服药
有的人喜欢用羊奶来代替白开水服药,但其实羊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很容易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可能会影响到药效的释放和吸收,也可能会影响到羊奶的营养吸收。
羊奶的适宜人群
羊奶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丰富,但是羊奶中叶酸含量比较少,宝宝长期只喝羊奶容易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所以孕妇以及婴幼儿都不要长期喝,适当喝是有好处的。
孕妇宜食
羊奶的营养比牛奶更丰富,并且比牛奶易消化吸收,孕妇饮用可补充蛋白质和矿物元素。但是注意不要长期喝,因为羊奶性微温,长期喝会加重孕妇体热症状。
婴幼儿宜食
羊奶的乳糖耐受度高,并且分子结构小,更容易吸收,适合婴幼儿食用。但是注意并不能只给宝宝喝羊奶,因为羊奶中叶酸含量比较少,宝宝长期只喝羊奶容易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
羊奶的不宜人群
羊奶虽然营养价值很高,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但是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的,喝多了无法吸收可能还会伤害健康,尤其是以下人群不建议喝羊奶。
经常接触铅的人
经常接触铅的人群,经常接触铅的人群是不适宜喝羊奶的,因为羊奶中的乳糖会容易导致铅停留在体内,从而引起人体铅中毒。
慢性肠炎患者
慢性肠炎患者是不适宜喝羊奶的,喝羊奶在肠道内可能会产生胀气,容易加重症状,最好避免喝羊奶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胰腺炎患者患
有急性胰腺炎的人会出现腹痛、恶心、发热、呕吐等症状,尿中和血液中的淀粉酶增高,如果喝羊奶的话,身体要消化羊奶,会加速胰腺酶的分泌,加重了胰腺的负担,加重了病情。
腹部手术者
患有腹部疾病做了手术的人群,像肠梗阻、胃溃疡等,不适宜喝羊奶,避免产生胀气,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引起腹胀或加重腹胀。
急性肾炎患者
急性肾炎和肾功能衰竭患者是不适宜喝羊奶的,喝羊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可能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因此不要喝羊奶。
乳糖不耐者
人体内如果缺乏乳糖会导致羊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从而容易造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不适症状。
羊奶过敏者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过敏原也有所不同,喝羊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鼻炎、哮喘、荨麻疹等症状的人不适宜喝羊奶。
腹泻腹痛者
本身因其他原因而有腹泻、腹胀或腹痛的人群,也是不适宜喝羊奶的,在喝了羊奶后可能会导致不适的症状加重。
喝羊奶上火吗
喝羊奶一般不会上火,《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羊乳甘温无毒,润心肺、补肺肾气。这说明羊奶不是热性的食物,一般是不会出现上火现象的。
为什么会上火
虽然说喝羊奶一般是不会出现上火,但是确实是有人在喝羊奶时出现过上火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下面几个原因,大家可以看一下。
- 1. 每天适量喝些羊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无节制大量的喝羊奶,是容易引起身体不适的,从而出现上火现象也是有可能的;
- 2. 喝完羊奶之后,不及时的清理口腔,羊奶中的营养物质会残留在口腔里,从而为细菌提供足够的营养繁殖,容易导致口臭的产生,也是所说的上火的一个表现;
- 3. 羊奶是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的,在喝完羊奶之后,身体为了能全面吸收和利用羊奶中的营养成分,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容易导致体内供水不足,从而出现身体局部脱水现象的产生,常见的有眼屎多、口干、小便黄。也被人们认为是上火的现象。
喝羊奶的最佳时间
喝羊奶之前可以先吃一些淀粉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像米饭、馒头、面包、饼干等食物,这样能使得羊奶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羊奶与胃液充分发生酶解反应,使得羊奶中的蛋白质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
早上喝
羊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营养丰富,早上喝羊奶能够补充足够的能量,但是注意不要空腹喝。
晚上睡前喝
睡前半小时喝羊奶是有利于人体对羊奶中钙质的吸收利用的,使得整个晚上血钙都得到补充,维持平衡,对于防止骨流失、骨质疏松症有帮助。
一般成人每天可以喝250ml-500ml,不要超过1升。而且每次的量也是要控制的,一次不能喝太多。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