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怎么促排卵最好,建议你看看着这几种方案

0人评论
6360次阅读 发表于2021年11月9日 15:18:11

很多备孕的女性朋友都知道,要想受孕首先需要有成熟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从卵巢排出,而有些女性朋友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排卵受阻,从而而无法达到尽快怀孕的目的,于是就在想到底有哪些促排方式呢?接下来为你详细解答上面的问题。

中文名
促排卵
主要功用
治疗无排卵者
原因
垂体功能障碍、垂体腺瘤等
服用药物
可诱发排卵

怎么促排卵

一般来说,服用促排卵药物或注射促排卵激素可以促使排卵,因为导致女性卵巢无法自然排卵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卵巢功能障碍、下丘脑、垂体和卵巢轴功能出现异常等因素都会致使不排卵,而且还会出现无月经、月经稀发、甚至不孕的情况,而这时就需要积极地进行促排卵的治疗,以下是关于促排卵药[1]和促排卵针的介绍:

促排卵药可以促排卵

一、促排卵药

克罗米芬

克罗米芬是一种常见的促排卵药物,通常服用克罗米芬是在月经第五天开始,然后每日口服克罗米芬50—150毫克,连续服用五天,一般会在停药后5—11天排卵。

溴隐亭

溴隐亭也属于一类常见的排卵药物,主要适用于无排卵而且伴有高泌乳素血症者,通过溴隐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排卵情况,具体的服用周期需要以实际医院的为标准。

二、促排卵针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就是大家常见的HCG,一般是针对黄体激素缺乏的女性,通过用药可以促进黄体激素水平的提升,从而促使排卵。

促排卵针可以促排卵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一般缩写是LH-RH,主要是适用于丘脑下部分泌不足的无排卵者,通过应用微泵脉冲式静脉注射,连续7—10天,然后释放激素,促使排卵。

雌孕激素人工周期

雌孕激素人工周期适用于月经失调导致的激素水平紊乱的女性,通常采取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需要连续三个月,在停药后的2—3天就可能会出现排卵。

促排卵的方法有哪些

通常,促排卵的方法主要有门诊简单促排卵、人工授精促排卵、试管婴儿超促排卵,而具体的方法其实是要根据女性在医院的检查结果来决定的。

有哪些促排卵的方法

方法一、门诊简单促排卵

门诊简单促排卵主要是针对排卵功能有一定障碍,但是其实是可以自然受孕的,因此一般不太严重的排卵障碍会采取此类方法,一般最常用的药物是氯米芬或者来曲唑,通过药物来进行调节,使得1-3个卵泡发育成熟,当卵泡达到18-22mm直径时,就打促排卵针,以促进成熟卵泡排出来,从而达到促进怀孕目的。

方法二、人工授精促排卵

人工授精促排卵微创办法,不过使用的药物其实和跟门诊是大致相同的,不过有些医院也会配合尿促性素注射,通过口服联合打针的办法促进1-3个卵泡成熟,并将精液处理以后注入病人宫腔内,促进患者更好地受孕。

方法三、试管婴儿超促排卵

试管婴儿超促排卵又叫做控制性超促排卵,这种方法需要用FSH针剂来促进卵泡发育和生长,一般促排卵方案是有很多种的,包括超长方案、长方案、短方案,具体方案还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来采取具体方案。

试管促排卵有几种方案

试管婴儿的促排卵在临床上通常为四种方案,主要包括促排卵长方案、促排卵超长方案、促排卵短方案、拮抗剂方案,患者具体适用哪一种方案,医生需要通过各方面检查后患者的整体情况、年龄、排卵功能,进行个性化的方案制定[2]

有四种试管促排卵方案

一、促排卵长方案

促排卵长方案的时间较长,一般在临床上多推荐给年轻的排卵功能良好的女性患者,在用药时间上主要是以不影响患者下次月经正常周期为主,因此大约是在月经结束后的10天左右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期间需要进行密切跟进观察,以获取高质量的成熟的卵细胞备用。

二、促排卵超长方案

促排卵超长方案一般是针对身体指标不合标准的女性,时间相较于促排卵长方案会更长,需要调整之后在进行促排卵,排卵的具体方式和长方案一样。

三、促排卵短方案

促排卵短方案是适用于一些年纪略大并且卵巢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一般是在女性经期第二天就开始,医生给予相关药物以促进卵泡生长,在第3天便使用促排卵药物,随后的方法与长方案一样。

四、拮抗剂方案

拮抗剂方案适用于多囊amh偏高,多囊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及卵巢功能低下、前次促排卵反应不良的女性,这个方案的激素用量少,用药相对简单,对于实际应用性是很强的。

总的来说,促排卵的方法及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医生主要还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具体的判断,从而为患者选择最佳的促排卵方法,以及试管婴儿的促排卵方案。

参考资料
1.曾珣, 李尚为.《促排卵药物的机制及治疗选择[J]》
[引用日期 2013-11-06]
2.匡延平.《微刺激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研究[J]》
[引用日期 2011-07-07]
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请点击右侧纠错
纠错
免责声明: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辛苦创作,用心动赞美作者
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