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栓 - 作用与用途、正确使用方法、副作用、价格

0人评论
4690次阅读 发表于2022年6月7日 14:46:56

甲硝唑栓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妇科消炎药,对于一些由于滴虫感染而导致的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比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以及杂菌所致的阴道炎等病症,其用药方式是阴道给药,所以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用药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效,如果用药方式不对,很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是病情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

适应症状
细菌性阴道病
通用名称
甲硝唑栓
英文名称
Metronidazole Suppositories
药品类型
抗阿米巴病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
8.00元-10.00元
保质期
24个月

甲硝唑栓的主要成分是甲硝唑,有很好的消炎作用,一般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用药5-7天症状就会得到明显改善,但不建议立即停药,最好是到医院检查,了解病菌是否已经治愈,如果仍然呈阳性的话,还需要在用药一个疗程,以免治疗不彻底,病情复发,并且在停药后也不建议立即同房,间隔3-7天后再进行性生活比较好,以免导致感染加重或复发。

甲硝唑栓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甲硝唑栓的作用与用途

甲硝唑栓具有抗阿米巴药、滴虫和厌氧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阴道滴虫、阴道炎,除了单独使用治疗外,还能联合用药,以下是甲硝唑栓具体的作用与用途:

  • 除此之外,临床上甲硝唑栓对痔疮感染或复发也有一定疗效,配合痔疮栓或与红霉素栓,合用或单独使用疗效都不错;
  • 甲硝唑栓还可以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激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甲硝唑栓除了单独使用治疗外还能联合用药
孕妇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栓,妊娠3个月之内不应该使用。哺乳期妇女使用甲硝唑栓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权衡利弊之后再考虑是否使用。

甲硝唑栓的使用说明书

甲硝唑栓具有抗微生物以及抗滴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1]或细菌性阴道感染,通过阴道给药,每日一次。甲硝唑栓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1. 1. 用药前患者最好先把双手及外阴部或肛门洗干净,取塑料指套一只,套在食指上,取出栓剂;
  2. 2. 可以一脚着地,另一脚踩在小凳上(具体按您习惯来),将栓剂尖端向内轻轻推入阴道深处,至少一指深,如果推入肛门,保证栓粒尾端距肛门口2cm;
  3. 3. 放置完成后就可以弃去指套,垫上卫生巾,最好每天晚上临睡前用,这样可以防止栓剂脱落出来。
用药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
用药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尽量每天更换内裤,保持外阴的干燥清洁,洗完内裤后在阳光下暴晒,还应该注意洗涤用具的消毒,以防重复感染。

甲硝唑栓购买价格指南

目前市面上对于甲硝唑的品牌、剂型、规格有很多,但是存在的差异不是很大,一般甲硝唑栓剂每盒售价在8.00元-10.00元左右,每盒的具体售价还是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主,可以询问医院的药房或者药店,也可以在网上的正规药店进行查询。

甲硝唑栓每盒售价在8元-10元左右

购买替硝唑片时请一定到正规的药店或者网上购药平台购买,避免买到假药或者变质、过期药品,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

甲硝唑栓的副作用

甲硝唑栓用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使用甲硝唑栓治疗者,可能出现轻度的外阴阴道烧灼感,一般较轻微,不需处理。个别患者出现了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天气比较热的时候最好将栓剂冷冻5-10分钟

如果天气比较热,导致栓剂变软了,请不要挤压,可以在用药前将药放入冰箱内或冷水中冷冻5-10分钟,栓粒变硬后再用,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甲硝唑栓的相关释疑

Q:甲硝唑栓用后排出什么?

A:甲硝唑栓在使用后排出的,是药物被阴道上皮细胞吸收后剩下的药物残渣,以及阴道分泌物的结合物,残渣类似于棕黄色的颗粒状物并且可能混有一定量的阴道白带,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必惊慌,这是正常的现象。

Q:甲硝唑栓塞进阴道内后需要取出吗?

A:甲硝唑栓塞入阴道后会自行溶解吸收,不必取出。栓剂在常温下是固体,可使药物顺利进入腔道,在体温下又能迅速软化并溶化,被吸收产生疗效。因此,患者将栓剂顺利塞入腔道后,无需再取出或进行别的操作,有时栓粒未完全吸收,排出少部分药渣也是正常现象,可自行清理。

Q:甲硝唑栓一般塞多深?

A:复方甲硝唑栓塞入阴道大概10-11cm就会达到阴道的后穹隆处,往往是把药放到阴道后穹窿,融化吸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塞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指甲要剪短,以免指甲太锋利,造成阴道黏膜的损伤而引起出血。

参考资料
1.张瑞淑,姚旭,高娟,等.《甲硝唑栓及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阴道炎效果比较》.华北国防医药
[引用日期 2021-11-23]
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请点击右侧纠错
纠错
免责声明: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